外婆来我家(散文)
文 /叶立岚
(图1 外婆近照)
我的外婆,又要来我家了。
我和母亲计划今年国庆节回老家四川资中,把96岁高龄的外婆接到重庆合川新装修好的房子居住。
这是一件大事,我们全家人都翘首企盼。
我觉得自己是外婆膝下九个孙辈成员里跟外婆最有缘的一个人,这缘份印刻在我和外婆的身份证上。我曾帮助外婆用“四川E社保”App进行社保人脸录入,这才得知外婆的身份证号码竟与我的身份证号码尾数一样,都是大家视作十分吉利的数字“1888”。所以,除了出生年月日,我和外婆身份证号码的其它数字都是相同的。
这是生来就注定的缘分啊!
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我的快乐童年便是外婆给的。
在我三四岁时,我的父母进城务工,把我寄养在外婆家。春雨后,外婆带我去土屋背后的竹林里挖笋子;夏日里,外婆领我到田坎边拨开干枯的玉米秆刨地瓜;秋收后,外婆在灶孔里多埋些红苕烧熟了给我吃;冬至时,外婆把刚熬好的猪油加进酱油味浓郁的豌豆尖面条里喂我。我曾爬到桑树上,摘乌了手指,吃黑了舌头,也曾因摘荷花、采莲蓬摔得一身稀泥巴;我还曾肆意在摊晒好的苞谷坝上滚来滚去,搞得全身都是玉米须、浑身脏兮兮......可外婆从来不生气,她只是在看到我之后,驼着背,转过身,挪着步,走到一口大水缸旁边给我舀水、洗手、洗澡、洗衣服……儿时记忆里的外婆,满身皮肤布满皱纹和斑点,但我轻轻摸起来却感觉松松软软、冰冰凉凉,很舒服,很有安全感。我便是在这松软、冰凉却又温馨的怀抱里,安睡过每一个童年的夜晚。直到我七岁时,重庆直辖以后,父母才把我接到重庆合川。
入学后的每个假期,我都会回到外婆家——我的老家。回老家的路,对少时的我,有些艰辛,却满怀期待。小学时的寒暑假,我跟着父母,早上五六点钟开始乘坐从合川到永川的长途客车,然后在大足邮亭中转乘坐去资中的班车;大约中午一点钟,在老成渝高速路的球溪河下道口下车,再步行到球溪汽车站乘坐下午四点前往罗泉镇的班车;最后,从罗泉镇上步行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外婆家。到家的时候,天空已经灰暗混沌,夜幕已经开始慢慢地降临,外婆却已在门前的橘子树下踱步许久。上了中学,我可以独自乘车了,交通也便利些了。我背上书包,提上行李,早上七点二十分在合川二级车站上车,中午十五点三十分到达四川内江晏家湾汽车站,下午二点三十分乘坐直达罗泉镇的车,回到家正好吃上外婆亲手捧出的热腾腾的晚饭。后来,家里有了小汽车,我也拿了驾照,我便可以载着父母一同回老家去。再后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上车辆飞驰前进,从我家门口到外婆家门口,原来的12个小时压缩到仅需三个小时。而外婆呢,她再不用很早就在橘子树下踱步等待,也再不用提前好几个小时就开始烧火做饭了。
某一天,我惊奇发现,我长得越快,学会的知识越多,外婆就老得越快,忘记的事儿越多。假期里,我写作业,外婆就在旁边拿着蒲扇给我扇风;我背书,外婆就去地里摘黄瓜,凉拌着待我背完端来。当我一点一点长高,外婆却一点一点变矮。慢慢地,蒲扇扇出来的风越来越弱,凉拌黄瓜的味道越来越咸。原来,外婆老了,健忘了。起初,她只是偶尔会把盐罐子放进米缸里,或是忘记我们已经在下雨前把所有的包谷都掰回来了。后来,她总是不停地叮嘱我帮忙补好我早已补好的蚊帐,总是在看到我进门的第一时间去柜子里抓把糖给我,即便当天她已经抓了三四把糖给我了。我想,陪伴外婆,不能只是在假期了。
(图2 外婆与外公的合影)
几年前,在外公去世后,家里的长辈商定了赡养外婆的方案:外婆所有子女轮流照顾她两个月。由于我们安家在合川,距离相对较远,我和母亲便与长辈们商议,当我家照顾外婆时,她多待些时日。最后在征求外婆意见时,她先是高兴不已,而后却愁容满面。她开心于能与我和母亲相伴,却担心自己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年轻时,外婆到过最远的地方是50公里外的威远县去参加我大表姐与大表姐夫的婚礼;由于容易晕车呕吐,她硬是提前了两天步行去的。年迈后,她更是再没坐过汽车,也更没去过百里外的任何地方。这,也令一家人犯了难......
“我,想去你家看看!”外婆打破了沉默,“以前,都是你们回来。现在,我想亲自过去。”我立马抬头,吃惊地看着外婆,她深深的皱纹里透出对未知的无所畏惧,并充满了对亲情陪伴的欢天喜地。她就像土屋背后的竹林里,一场春雨过后,枯败的竹叶中冒出了一顶挂着水珠的笋尖,真切而坚定。于是,我负责调整座椅靠背,准备坐垫抱枕。母亲则负责购买晕车药、晕车贴,尽可能让外婆在车上感到舒适而不至于晕车。2022年的春天,经过250公里、三个半小时的平安驾驶,我载着外婆,安全到家。这是外婆第一次来我家。
前年和去年,每当晓得了我回老家接她的日期后,外婆便总会早早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并总会专门用塑料袋把准备给我的糖单独装好,在看到我进门的第一时间抓一把糖塞给我。虽然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爱吃糖了,但我还是会拉开衣服口袋让外婆把糖塞满。因为,糖衣里包裹着的是外婆甜甜的爱。
(图3 爱吃糕点的外婆)
今年上半年,考虑到外婆年迈的身体状况,我们完成了搬家。新家里,我们为外婆安装了智能马桶、防滑扶手、自动感应灯等许多适老化的家居设备。待国庆节把外婆接来,她就不再需要杵着拐杖、佝偻着身子爬上七层单体楼,不再需要黑夜里摸索着开灯,艰难如厕了。她可以随时坐电梯上下楼,或在小区里和其他邻居婆婆一起晒太阳吹晚风,或体验一下志愿者们提供的免费理发服务,亦或在某个我和母亲都不在家的时候去社区食堂用上一餐。她会看着自己的曾孙与其他小朋友们在一起骑自行车,玩平衡车,耍遥控飞机......那或许是她从未见过的玩具,也或许是她从未有过的人生体验……
这不,回老家接外婆的日期就快到了。
我不知道外婆是否还会在橘子树下踱步?我不知道外婆是否已经准备好收行李?我不知道外婆是否又备好了一袋子糖?
但是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已经准备好又一次迎接外婆来我家!
来源: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刊《钓鱼城文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叶立岚,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合川区理论宣讲能手,重庆市“名嘴进百家”宣讲团成员。常任主持人、解说员、朗读者。曾有散文《老党员》《漫步四季南城》在国内报刊发表。
核稿:张 望
审稿:陈子明
编辑:邓 川 沈仁桧
供稿:京视网重庆选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