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先生

作者: 京视网
发布于: 07/01/2025

文:张武

我有幸挤进了重庆市老年大学两年制散文赏析与写作班,拜读于大名鼎鼎的张望先生麾下。

“先生”者,旧时教师之专称也。2024年9月上旬,星期一,当我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令我眼前一亮的果然是张望先生特具的儒雅气质和学者风范。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主席。在文学界已是大家的他,出于对老年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文学事业的传承,俯首甘为孺子牛,放下身段步入老年大学黉门,愿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和盘托出,如竹筒倒豆似的传授给银发学员。

张望先生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他每节课的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学员,尊敬的各位朋友,尊敬的各位前辈”,一下子就让不安静的教室,瞬间鸦雀无声。这看似极其简单明白的三句话,实则体现出张望先生内心世界的真谛:学员至上,传道授业。

张望先生牢牢把握住散文写作方向。每堂课正式开讲前,他首先会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谆谆告诫全体学员,切切不可忘记写作的方向,要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必须为人民服务,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张望先生精细准地上好每一节课。三尺讲台天地宽,言出尽是家国情,他深入浅出地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学员听得进,记得住,可创作。无论是对鲁迅《藤野先生》、郭沫若《飞雪崖》和孙犁《新安游记》等现代经典散文的讲解,还是对杨朔《雪浪花》、方纪《三峡之秋》和何为《第二次考试》等当代散文名篇的解析,他都非常仔细。他还精心地梳理出文章三段式结构的普遍规律,即“凤头、猪肚、豹子尾”,让学员们能尽快掌握写作技巧。

张望先生通过散文的起源、发展、分类,到散文名家名篇的具体解析,将写作的“金钥匙”交给了学员。他鼓励学员们勤奋创作,并对学员的习作细心地进行评改,激励学员更上一层楼。

张望先生非常重视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示范。2024年11月20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竹林宾馆内,我们班全体学员举办了一场“金秋颂文艺汇演”,可谓独放异彩。他的开幕致辞十分精彩,他衷心感谢班委和全体学员对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并非常谦虚地说:“你们才是我的老师啊!”致辞之后,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高尔基的散文《海燕》,声音洪亮浑厚,手势彰显力量,更是让学员们喝彩不断。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张望先生不愧为我们的好先生。我为重庆市老年大学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我为能进入重庆市老年大学散文赏析与写作班学习而感到万分的自豪。

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勤奋地创作,争取两年后毕业时我再印一本六万字的书,作为毕业献礼送给张望先生。

(本文原载重庆市老干局主办的《老年人生活》杂志2025年第三期,作者张武系重庆市老年大学散文赏析与写作班的学员,图片摄影为许会军、郭平。)

审读:张  望

审稿:陈子明

供稿:京视网重庆选题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