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作文建议 纳入「十一五」规划

姓名:陈彦宏 身份:主持人

●陈彦宏的建议帮助留守儿童得以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享受义务教育。图为小学生在上课。 新华社
2005年,五年级学生陈彦宏不会想到,她像写作文一样写下的建议会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得以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享受义务教育。这个曾因外地户口无法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女孩,在父亲和老师的鼓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下心中所想,父亲为这篇短文取名《素质教育与公平教育》。2006年,这条建议的影响更加显著,全国人大常委会据此修改了《义务教育法》,无数留守儿童从此能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享受义务教育。
「我居然可以给国家提建议,还有可能被国家采纳?11岁的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今年31岁的陈彦宏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初的天真想法,「那么和我一样在北上广和爸爸妈妈一起『漂着』的孩子,生活可以因此而有所改变,岂不是很好?」
同龄粉丝来信鼓励续献策
初中时,已在电视台做小主持人的陈彦宏收到一封粉丝来信。信中的女孩告诉她,因为她的建言献策,现在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我当时甚至哭了,那是我作为社会一分子,因为帮助人们获得幸福而感到幸福的责任感。」陈彦宏说。
这封来自同龄人的信,鼓励她继续参与国家建言献策活动。2007年,她给中宣部写信,申请让小记者采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终,6位未成年人成为「十七大」记者中的一员,校园里的青涩学子有机会亲临会议现场,记录、报道国家大事。
2025年,31岁的陈彦宏因工作忙碌和生活变化,未直接参与「十五五」规划建言,但她并不遗憾。她对国家的发展规划有了新的领悟:普通人是否参与了国家建设,并不是通过给国家建言献策体现的。工人们在工地上拧紧每一颗螺丝,打工人在写字楼里完成每一份报告,农民们在田地里种下每一株秧苗时……每个人为个人生计奔波,为自己家庭努力付出的同时,也在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供稿:陈龙狮 李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