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酒花中飘香(报告文学)

作者: 京视网
发布于: 08/20/2025

文/任正铭

▲幸福的重庆市合川区齐松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苟正权、滕园林

采访重庆市合川区齐松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滕园林,我不但相信爱情了,更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就是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1、回望少年,怀揣一颗感恩心

在重庆市合川区有一条两岸风景秀丽的小河,是嘉陵江的二级支流,叫小安溪河,全长有170公里。它也是涪江的最后一条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巴岳山东麓的永荣镇白龙洞,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在合川,距涪江汇入嘉陵江处上游3公里的地方,汇入了涪江。

小安溪河所流经的合川地区,两岸风光秀丽,既铺开着合川乡村振兴的生机勃勃,又展现着合川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撑点区域,城市建设的蒸蒸日上,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城乡画卷,动态地展示着合川人民的勤劳智慧。

但在老一辈合川人中,他们习惯把这条河称之为临渡河。惯于把小安溪河称为临渡河的人,大多还带有对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记忆。那个时候,人们物质生活贫乏,艰苦度日还是一种活着方式。

在临渡河边的合川铜溪区皂角乡沙帽村二队,为着一家人的温饱而终日奔波的滕海清,正是这样的一个农民。他是随着他的父亲滕宏顺从合川上太和外迁来的。在旧社会,滕海清娶不上妻子,他的母亲就把从上太和街上,捡来的一个年龄约七八岁、头上生疮,被人抛弃的女孩陈生碧,作为了他的童养媳。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怪诞”。就这么一对被贫困生活拼凑起来的夫妻,居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也是那么和和睦睦,相濡以沫。后来滕海清就有了儿子滕彩田、儿媳袁容,再后来就有了孙女滕园林、孙子滕明源。

母亲因为姓袁,父亲叫彩田,就因其谐音,滕彩田给女儿取名为了“园林”。后来父母才发现女儿从事的事业,是与园林工作八竿子也打不着的。

尽管滕家在沙冒村是唯一姓滕的外姓,因为从上太和迁来的滕海清、滕彩田父子,为人的忠厚朴实,乐于助人,也感受到了村里人家的和和美美,常常是家里缺这样或那样,总会得到乡亲们的及时帮助,没有任何人另眼看待属于外姓的滕家人。

不久,村里人很快发现外来户滕海清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喝酒,一次喝半斤不成问题。但那时又有多少人懂得只有经过粗糙生活的磨砺,才能够理解那一杯浊酒,当是燃烧这个父亲多少英雄豪气,多少单枪匹马讨生活的艰辛与悲壮。  

滕园林的小学是在临渡小学度过的。六岁的滕园林沿着临渡河走路,要走四十分钟才能到学校。有一年,她不幸被河风吹感冒了,引起肺炎,不得不降了一级。从此父亲对女儿的体质引起了重视,鼓励小园林上学、放学时,可以走一段跑一段,就当着锻炼身体。年幼的园林果真按照爸爸的要求,总是一路蹦蹦跳跳地上学和放学。

▲滕园林在工作中

可谁知这样不经意的跑步,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滕园林竟爱上了跑步运动。滕园林说当时非常喜爱上体育课,曾经还代表临渡小学,到地处合川城里的南津街小学去参加过一次赛跑。

那次是滕园林第一次走进城里的小学。漂亮的图书室、舞蹈室、音乐室等,一切对她都是那么的新鲜,让小小的滕园林充满好奇。在南津街小学里美丽的校园里,滕园林悄悄许下心愿,希望自己今后能够进城读书。

如愿以偿,小学毕业,滕园林来到了南屏中学读初中。在新的学校,也应了“天性难改”那句老话,体育运动仍然是她的最爱。那个时候的滕园林,已经不满足于跑步了,而是投身于更具竞技性的篮球运动。

作为南屏中学学校篮球队员,滕园林在篮球场上,那巧妙“过人”“腾空盖帽”“三大步投篮”,一个个动作,干净利落,特别是比赛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欢呼声如雷。赛场上,加油的吼声,往往是男生的声音盖过女生,让滕园林常常自鸣得意。每逢打赢了球,回到宿舍,同学们总是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这个为她倒水,那个为她擦汗。很早的时候滕园林就品尝到了当“明星”的滋味,当然也怀揣着对同学的感激之情。

体育老师吴毅太喜欢这个篮球苗子了,经他向学校推荐,滕园林成为了学校“体尖”的重点培养对象。读初二年级时,由学校介绍,她有幸参加了在重庆广阳坝举行的重庆一体校招生考试。三场篮球打下来,再经过一系列的体能测试,她居然考上了体校。然而,让她伤心的是,滕彩田作为一个保守型的父亲,总觉得女孩子读体校,吃不下来那份整天训练的苦,硬是“生拉活扯”不让她去报到。

或许,在重庆体育界日后少了一个优秀的女子篮球运动员,但是很多人知道,从合川临渡河畔,却走出了一位优秀的年轻女企业家。

2003年,滕园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合川瑞山中学。从第一天踏进地处合川体育场旁的瑞山中学高中教室,她就知道了这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之不平凡。

瑞山中学的前身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大府安少卿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合州通判周敦颐而创办的养心堂书馆。读初中时,周敦颐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爱莲说》,对滕园林早已朗朗上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她还知道,1904年兴办新学,1927年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在这所学校担任学校董事长兼校长,从这里后来还走出了著名画家张小涛、歌唱家艾红梅等一批杰出人物。
厚重的校史与日渐成熟起来的心智,使滕园林更加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那时,她已经忘记了背书的枯燥、刷题的艰辛,以及文艺舞台的出彩,但是她却没有忘记在那段铭心刻骨的日子里,得到同学们的真情帮助。

▲专家指导

当时的合川瑞山中学校区是一个呈坡状的地势。有一部分学生的教室在山顶,宿舍却在

山下。对于活泼的中学生,每天爬上爬下倒也无所谓。可有几个月,这段陡峭的路程却难坏了滕园林,让她一筹莫展。

在一个晚上,滕园林穿着拖鞋出宿舍打水,路灯昏暗,脚下就那么一滑,摔了下去,倒地不起。有同学们及时赶来,连夜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竟是粉碎性骨折。

剧烈的疼痛,孤独地待在宿舍,滕园林认为这也算是她人生所受到的第一次打击吧。高考冲刺在即,十余年的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这躺在床上,静听窗外的声声鸟语?个性一向开朗的滕园林,竟默默地流下了两行眼泪。
有敲门声。同班同学杨丹出现在了床前。她告诉滕园林,已经约好了几个同学,从此每天上学、放学,包括吃饭,上卫生间都由她们来照顾。从小只接受过父母照顾的滕园林,顿时眼睛湿润了起来。她想开一句“我咋成了孤寡老人?”的玩笑来,可什么话也没有说出。

“伤筋动骨一百天”。在那些日子里,滕园林尽情地享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到宿舍,到教室,都是有同学轮流背着。上医院有人陪、换的衣服有人洗,还有不少同学从家里面给她送来好吃的。滕园林感觉自己几乎被伺候成了婴儿。

同窗的“班车”终要到站下车了。同学们毕业后,尽管各奔东西了,而友谊的翅膀却总还在天空中飞翔。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主要照顾滕园林的同学,还一直和她保持着友好的来往。闲暇时,喝茶品酒、谈天说地,常常“厮混”在一起。她们是北碚某银行的行长杨丹、在重庆电讯任职的朱谊、在合川金九集团上班的郭嘉欣、于合川卓尔学校担任英语教师的郑晓。

▲琳琅满目的陈列室

2、青葱岁月,浪漫时光酿蜜酒

2006年,滕园林告别了瑞山中学,考入了重庆教育学院。

地处重庆南岸四公里学府大道的重庆教育学院,是一所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院校,也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

那些年,正是新兴产业即物流管理正崭露头角的时期。干啥都喜欢图前卫的滕园林,填报大学志愿时,首当其冲地选择了重庆教育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被录取的也正是这个专业。

三年的大学生活,开启了滕园林放飞梦想的时代。在书本上,在教室里,她领略到了物流管理知识的林林总总、五彩缤纷,知道了物流管理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在我国,人们经历了从传统的物流管理,到现代物流管理转变。在高等学府里,那些什么“物流规划”“仓储管理”“运输组织”“供应链管理”等新鲜的名词,是什么物流管理的顶端链,“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等理论知识,总是塞满了她的头脑。

然而,枯燥的理论知识,未来工作的构架,对于大多青春勃发、热血沸腾的大学生,总是没有现实生活,来得那样生动,那样逼真,那样可餐可秀。

读大一下学期时,滕园林“恋爱”了,而且是在当时还显得“离经叛道”的“网恋”。

她说那个时候也不晓得那种感觉叫不叫“恋爱”?就是想从QQ上看到他,想看他轮廓分明的五官,想看他俊朗的样子。

那一场网恋是炽热的、经久不息的。从电脑屏幕上偶然的“蹦出”,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能让两个年轻人相隔千山万水,从重庆到郑州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该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只要稍隔一会,听不到QQ上那“滴滴滴”的熟悉声音,滕园林似乎心里就有一点空空落落的。一句话,她要找的就是那种“谈得来”的感觉。那时候已经有了“小灵通”,他们在网恋的七八个月里,每月各自都要发2000多条短信,一角钱一条,即使现在想来,他们都还是感觉有点儿肉痛。

男生说他个子有一米七,更增添了滕园林想早日“奔现”的冲动。

大概是2007年的五月的一天上午吧?滕园林期待已久的网恋“奔现”了,终于将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广场,轰轰烈烈地上演。

没有鲜花,只有一只拉杆箱。但第一眼,滕园林就发现,说好的“个子一米七”呢?

这天,滕园林第一次见到她的“男神”,个子只有一米六几,而非“扯靶子”说的一米七。如果是演电视连续剧,女演员演到这里,镜头必定是女主人公大喊一声,就扭头哭着跑开了。最好这时天上还下着暴雨,有一点雷鸣电闪。

毕竟生活不是电视,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那时20岁的滕园林,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高挑的身材。她只苦笑了一下,还是不失礼貌地迎接着这位23岁的远方客人。

▲工人师傅在操作中

苟正权家在四川泸州农村,从泸县一中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讨生活。他在郑州卖过电瓶,去广东顺德制衣厂踩过缝纫机。他说一个车间五六十人,只有三个男的,每个月保底有500元工资。在那个年代算是高薪了,小伙子得意得很。

不过,时间久了,苟正权感到学不到什么新东西,后来就回到泸州,去了一家生产五粮液酒瓶的玻璃制品厂上班。他从事的是负责瓶子定型的工序。这之后苟正权想他哥哥了,就到云南昭通,跟着哥哥学漆匠。由于实在是闻不惯漆的味道,干了五个月零七天就辞工了。经朋友介绍,他去郑州女子监狱建设工地上,“包工地”,做“支模”。所谓做“支模”,就是把混凝土倒进预先支起的木板箱里,作为房屋的柱头。

和女朋友网恋时,苟正权正在银川一个建筑工地上,做“勾”墙缝的活儿,那可是在零下好多度做事情啊!

不过,自古男人皆少年。最让苟正权开心的,是在银川的一条叫不出名儿的江上捕鱼了。在冰天雪地里,往被冰雪覆盖的江面上,每隔三四十公分,用镐凿一个洞放下鱼饵,等上一个多小时,待洞口结了冰后才离开。第二天,再用镐把那些洞凿开,就会拉上很多的鲜鱼,“吃都吃不完”。

一个是常年风餐露宿,奔波在他乡打工的年轻农民工;一个是象牙塔里风华正茂的大一女学生,万里迢迢,两个人竟然相爱了。你说这个世界奇妙不奇妙?

滕园林说,我对物质条件并不是很看重,我爸爸是开酒厂的,不在乎男朋友有钱没有钱,只要人有上进心就行。

想到过日子还得柴米油盐,而不只是风花雪月,滕园林还是不敢向父母“坦白”,当然更不敢把男朋友带回合川。他俩只在重庆待了七八天后,苟正权就“披日月,倚长剑”,继续去打他的零工去了。

天下没有包得住火的纸。不到一年,滕园林“先斩后奏”的地下恋爱,还是被她的父母发现了,哪怕他们离合川是那么遥远。

滕园林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后,就被安排在了她的实习地点——郑州立得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做物流环节中的库管工作,一干就是三年。有一个周末,她和苟正权双双到少林寺去玩,没想被在郑州做皮鞋生意的远房亲戚看见了,很快被告了密。

滕园林的父亲滕彩田,本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农民,得知此消息,他一口咬定滕园林的母亲袁容,知道这事儿却没有给他说。仿佛是自尊心受到了挑战,真的是女大不由父。滕彩田和滕园林的母亲那天大吵了一架。

▲先进的生产设备

3、巾帼女儿,敢于立危墙之下

孔子的弟子子路要去卫国做大司马,可是卫国国君无力,太子无德。孔子不赞成子路去。子路说他有信心治理好卫国。孔子便说:“防祸于先而不至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就成了几千年来人们的劝世之良言。然而滕园林不但在危墙下“立”了,而且是“敢于”立了!

2011年,一直孝顺有加的滕园林,看见父母日益年迈了,作为长女,她逐渐感觉这样远离父母,在他乡异地长年打工,也不是一个办法。在一个晚上,她突然想到要回家了。

“回家!”“我要回家!”

这个念头像蛇一样缠绕在脑海里时,滕园林的思乡之情,如烈焰一般腾起。那面容清癯的双亲,正在读书的弟弟,还有那低矮的青瓦房、小院子,清清的临渡河,总是天天浮现在脑海里。

而那时正是苟正权的事业正做得风顺雨顺的时期。他在郑州作为代理商做农药渠道,分管着好几个省的业务,每个月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是一起回家还是继续留在郑州?两个方面难以兼顾,滕园林只好先独自回到了合川。

整整五年的漂泊啊!她的落叶归根,让父母和弟弟高兴不已。可回来做什么事呢?是这之前,滕园林并没有想好的。父亲说,你回来就参与他的酒厂管理吧?这可把滕园林吓了一跳,“我是连自己都管不好的小女子,哪里有能力去管一个酒厂哟?”

滕园林决定不依靠父母,自己开一个小商店,主要卖自家的酒和其他一些副食品,稳定而少些风险。可那时候开店不像现在这样有批发商家上门来“铺货”。为了进货与送货的方便就必须有车,可车从哪里来?

管他三七二十一,掏光积蓄还不够就“借!”凭着她良好的人缘,滕园林人生的第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就在合川南津街上什字南路,悄悄地“立”起来。门面有100多平方,在当时也是不算小的了。让她想不到的是,商店生意出奇地好,很多顾客宁愿多走路也要在她这里买东西,除了价格的公道,更多的是冲着她热情的服务态度。为了进货、送货的方便,她一咬牙当年就去驾校学会了开车。上午拿到驾照,下午就贷了8万元,买了一辆五菱宏光汽车。

▲专家现场品鉴

2012年,苟正权终于连同户籍关系来到了合川。两个年轻人的勤劳,换来了更好的信誉。商店的业务已经辐射到了合阳镇、张家乡、金沙乡等地,做到了只要接到一个电话,几分钟内就发动车子,立即送货上门。2015年,滕园林有了小孩,苟正权一个人全揽了商店的事务。可以说那些日子,小苟没有睡一个囫囵觉。哪怕是半夜接到一个电话,人家临时决定第二天要“办酒”,他也会马上穿衣下床去送货。

事业就是这样凭着一滴滴汗水打拼出来的。那几年,他们还在张家乡、希尔安市场开过门市,受邀去沙坪乡开过当时很火爆的溜冰场。总之,只要做什么有收益,他们就去做什么。

汗水摔成八瓣,换来的是丰硕的劳动收成,就像两个耕耘在土地上的农人,只有经历过春耕秋收,才能感受到劳动的喜悦。有了这份喜悦,他俩就想再把事业做大,做强。用滕园林当时的话说,就是想看到合川“到处都有我们家开的商店”。这个理想虽然并不宏大,但很朴实。

正应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老话,2017年12月的一天,滕园林的父亲滕彩田没有留下任何一句话就“走”了。

同年9月的一个下午,父亲滕彩田劳累了一天,就像他的往日一样,收完工就侍弄他在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这个爱好他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滕彩田有一盆俗称野柿子的铁塔子盆景,是他从合川九峰山上挖来的,所以特别上心。那天就在他把盆景从地上端上石阶时,正蹲下准备修枝,危险就发生了。倒在地上的滕彩田只给老伴说了一声,“怎么我的腿抬不起了?”
滕园林接到母亲的电话,立即从合川希尔安市场的门市驱车赶回时,发现父亲已经说不出话了,立即将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父亲颅内出血达到90ml。花了几十万元,经过种种方法抢救,父亲在重症室住了三个月后,没有留下一句话就逝世了。

滕园林心痛如割,尽管她特地从重庆请来了医学专家,称哪怕抢救过来成了植物人,也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但辛苦了一辈子,心疼了孩子一辈子的父亲,还是永远地“走”了。

止住痛失慈父的呜咽,滕园林和苟正权都明白一个事实,逝者长已矣,而生者还得含着眼泪把路走下去。

面对偌大的一个酒厂,从未和生产酒打过交道的滕园林该怎么办?还让她压抑的是,这一年里跟随苟正权一起从泸州来的、苟正权的父亲也去世了,滕园林只能泪眼观泪眼。

时不我待。眼看着父亲一手创建的十塘酒厂,因为他的突然离去而无人打理。没有产出就没有收入,工人也先后离去了。厂子日复一日,日渐趋于破败。

为了继承父业,那时那刻,滕园林这个弱女子,作为对酒业生产中什么选粮、泡粮、培菌、发酵,一点也摸不着头脑的完全“小白”,就不得不勇敢地向危墙下“立”了。

4、成功申遗,扛起白酒业大旗

当时就叫十塘酒厂的这个作坊式的小厂子,是滕园林的父亲滕彩田一手创建起来的。

那时候,滕彩田还是沙冒村的一个农民,农闲时就挑着一个用桐梓油刷了外面的油篓子,装着散装白酒,沿村贩卖。其实,他也算在继承父业。滕彩田从小就跟着他的父亲滕海清,将自家酿造的小米酒以挑卖的方式,走田坎,进院子地叫卖。滕海清在15岁时,曾独自一人到贵州一带去学习过烤酒技术,回来后便在老家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开始酿酒。他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非常注重原料的选取,所酿制出来的酒,很受附近农民的喜欢。可在那特殊年代,滕海清的小作坊 很快就被勒令关掉了。

滕园林有一个舅妈,最初在合川三汇镇的一个商店当营业员,后来她就把商店承包了下来。可承包下来后她自己家里有事情,就让滕园林的父母去做。在商店的不远处,有一个小作坊在生产酒,滕彩田无事时就爱常常去“打望”。一来二去,从轻时就对酿酒感兴趣的他,心里就“蠢蠢欲动”想重操家庭的旧业。

▲荣获爱心企业

滕彩田看多了也就想多了。1993年,他就和另外一个熟人,不谋而合地都想到了开一个小作坊式的酒厂。选址是比较复杂的,厂址必须满足又适于生产,又适于销售的条件。经过多方的考察,他们选定了地处十塘镇街边的合川原华安煤矿废弃的调度室。二人从各投资5000元起家,开起了一家酿酒作坊来。

可待一切手续办好后,刚生产不久,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往往意见不能一致。他们共同出资请的烤酒师傅,却只愿把技术教给滕彩田的合伙人,而不愿意教给滕彩田,因为合伙人和烤酒师傅之间本就是朋友关系。滕彩田不得不靠偷师学艺,眼看矛盾越来越大,而他们两人谁都不愿意退出。

于是两个人就决定用竞标的方式来确定谁退出,即留下来继续办酒厂的人,要给退出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最后合伙人拿到满意的补偿费后离开了。

滕彩田独自接手后,立即扩建厂房,增添设备,增加产量。他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摸索,经过几年的努力,做到了一天能产出300斤白酒。与此同时,他还和妻子养了100多头猪。大量的酒糟混合苞谷、豆白,还可以喂猪,这样下来一年就有了几万的收入。

重要的是爱动脑筋的滕彩田,经过不断琢磨,尝试,把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综合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受当地群众的好评。可父亲所做的这一切,基本没有什么记录,大多留在他的脑子里。这就为难了继承家业的滕园林和苟正权。

好在他们人年轻,年轻就是资本。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滕园林和苟正权一面更换法人代表,积极地办好各方面的手续;一面努力地全面熟悉酿酒过程、酿酒技术和营销渠道。他们先后到江津、达州、雅安等多地的大型酒厂,去驻厂考察学习。在学习的主攻方向上,二人有着各自的分工。滕园林研习品酒,苟正权钻研酿酒。

夫妻俩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评酒师、西南大学客座教授文明运,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四川省发酵研究所原所长谭忠辉,国家一级酒体设计师谭中平为指导,专门致力于研究以“齐松”品牌为龙头的小曲清香型白酒系列的开发。

那时候的滕园林和苟正权,分别担任了合川区齐松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经过股东同意,他们在大会上决定要干三件大事情:改建厂房、实现自动化生产、“申遗”。

懂得白酒酿造的行家里手都明白一个道理,对前两项计划,只要胆子大,敢于在银行贷款,舍得花钱,完成起来并非好难的事情,而要“申遗”,对于这个地处乡镇的酒厂,那就有点近乎天方夜谭的夸张了。

作为合川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价值在于要在这一领域具有特殊的遗产作用和地位,需要保护和深度开发运用,有利于提高行业内的品牌档次。在“小曲青香型”白酒类申遗,合川区还是一个空白。

对于滕园林来说,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浩大战争。要从外行,到内行,到专家,让产品得到权威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本就是对她综合人格的考验。

做事情,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就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直至把它做好,这就是滕园林的自小养成的不屈不挠的性格。

赴重庆市内外学习取经,跑银行筹资金,找基建专业人员,同时还要学习品酒师必读的那一摞摞专业书籍,掌握其深奥的理论。在那些日子里,滕园林说他两人就像陀螺一样“旋”,根本就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有时候为了赶路,在车上用一个冷馒头,一瓶矿泉水打发自己,是常有的事。经他们“啃”过的书,就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白酒生产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白酒勾兑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型白酒生产技术》、全国酿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大全《白酒一级品酒师》《白酒酿造》等。

在工地,在厂房,滕园林就像一位年轻的女将军,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整个从基建到技改的全进程。 

▲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

5、心有拿云志,敢做逐梦人

2018年,经过一番改天换地的“折腾”,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十塘酒厂焕然一新,已经有了占地六亩的厂房和一条选粮、泡粮、洗粮、蒸粮,包括复蒸、蒸熟,以及闷粮、摊粮的机械化生产线,彻底告别了传统酿酒过程中,诸如赤脚踩或穿筒靴踩粮、在地上摊粮散热等作法。那种靠一根粗绳子吊着一个大锅盖蒸粮的镜头,已经成为了历史。智能化的蒸釜、风从地下而来的风床,行车、机械手的运用,能储存300吨的恒温地窖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酒的产量,使十塘酒厂一天的出酒量,是未技改前的好多倍,达到了可年产销400多吨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干净的厂房、整洁卫生,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运用,现代化的文明管理,吸引了很多的酒业人士慕名来参观学习,从而使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的系列白酒,更加名声在外。其以“齐松”为品牌的桃花酿、玫瑰酿、女儿红,远销北京、西安、广州、海南、内蒙等地。

生产效益提高了,滕园林和苟正权这两个都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坚持了把社会责任作为己任,“鸦有反哺之义”,他们常常向需要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捐物。2021年疫情期间,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向合川商委捐赠了一吨高度白酒用于消毒。

▲十塘酒厂

小荷总有尖尖角。2020年,滕园林获得了中国轻工业职业技术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品酒师资格;同年,苟正权获得了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白酒酿酒高级技师资格。

2019年、2023年,分别在第十一届、十二届渝、湘、鄂、戆、闽、滇、粤酒类质量检评大赛中,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送评的50°高粱酒,连续两届荣获金奖,并在同类小曲酒中排名第一。

这些年,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还获得了由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南津街街道工作委员会、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南津街办事处,颁发的南津街街道“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工作“平安企业”、合川酒类管理协会颁发的“放心酒承诺产销单位”等荣誉。

在众多的荣誉中,滕园林最看重的,是由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公布、重庆市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颁布的“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氏清香型白酒酿造技术”牌匾。

因为那闪光的牌匾,不但表明合川齐松酒业有限公司,是合川区第一家成功申遗的白酒类生产企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凝聚着滕家三代人的智慧和心血。

(本文原载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刊《合川文学》杂志,作者系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任正铭,策划系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杨长泉,摄影系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赖勇。)

来源: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刊《钓鱼城文学》(微信公众号)

核稿:张  望

审稿:陈子明

编辑:邓  川  沈仁桧

供稿:京视网重庆选题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