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爹和娘(纪实)
文 / 李万琴
我的爹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
今天,在娘90岁生日的时候,娘一句“你爹每次说到新城去看看……”,又勾起了我对爹的怀念。
记忆中爹的面目有些模糊了。而“爹”这个称呼,我好像也很久未开口叫过了。对于爹的情感,我一直深埋心底。我也计划着要完成一篇关于“爹”的记叙。可每每提笔时,又总会泪流,难以抑制!
爹,今天是娘的生日!
可我却忘了您的年岁,问了娘才知道,您比娘大一岁。要是您还健在,您今年正是九十一寿辰。感恩您把我带到这个人世间,把我养大,养我成长。
而今您的子孙已经有29人之多了,多么庞大的一个大家庭呀!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您的六个儿女,现已子孙绕膝,都已有各自稳定的小家、忙碌的事业和幸福的日子。唯一遗憾的是大哥走了。如果您还健在,今天该是多么热闹、多么温馨幸福的好日子呀!
您是一名石匠,石粉常年侵蚀您的肺,因此您得了肺病。从我记事开始,您就总是不停地咳咳喘喘,您总是佝偻着肩挑背磨地干活。您挑起的是养育子女的重担,哪怕累弯了腰,也不曾卸下。
在困难时期,口粮难以维持生计,您没日没夜地挣工分,以换取微薄的粮食,尽管非常艰辛,您和娘还是养育了我们六兄妹。
您和娘鼓励我们要多读书。您知道,在当下,唯有考学可以改变命运。因为子女多,要供养所有子女读书,您就要不停地挣口粮,您舍不得用一分钱。您常说:“只要娃儿能读书,砸锅卖铁我都要供。”
皇上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在家中排行老六,最小。在缺吃少穿的六、七十年代,幼年的我,独享了您和娘以及哥哥姐姐们的厚爱。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多么幸运。小时候的我,是村里最幸福的孩子,有几个哥哥姐姐的照顾,虽生在农村,从未做过农活。那时候的我,也是您最娇惯的女儿。我至今还记得小学回家的那道长土坡,一旦下雨就湿滑,我放学以后,您总会让二哥来背我回家,担心我摔跤。所以下雨天,我的脚都不会打湿。
我工作了,在县城中医院做一名护士。我把第一个月工资全给您,从此我经常给您带钱。虽然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我知道您喜欢喝点小酒儿。我是想给您一点零花钱买酒喝,对您,我从不吝啬。
后来,我结婚了。
再后来,我有了女儿……
您让娘帮我带孩子,而您一个人在老家独自生活。这时候,您才真正歇下来,开始了养老生活。可是天不遂人意,爹,您生病了。当时,我才参加工作不久,我的小家经济也不宽裕。拿着您的诊断书,我泪如雨下,无情的病魔,让我痛苦。当下,我一个人作出了艰难的决定:立即给您手术!
在医院里,看着您日渐消瘦,而您却如此坚强。陪伴在病床旁的我,在您面前故作轻松,安慰您,哄着您,还逗着您……
我还哄您说,手术做了,回家养养就好了。
其实,我知道,那是天意难违!
打开您的腹腔时,主刀医生就告诉我,已经转移!已经转移了!癌细胞浸润了腹腔。
我听后心如刀绞,当时在手术室痛哭失声,而您却在麻醉之中,什么也不知道。
在我的小家住了一段时间,您想回自己农村的家。我送您回去的那天,给您雇了一辆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减轻您的痛苦,我还带了止痛药。没想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您,此时您已经无法进食。
爹,您这一去就23年了,好快好快呀!
爹,我们送您出殡下葬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往事一幕幕、一串串,开闸似的奔涌而来,滔滔不绝;我满脑子,满脑子都是您啊!
爹,您真的是一点儿也没享着我的福,这是我一生的痛,一世的痛!祈佑您的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快乐幸福每一天吧!
今天我的娘90岁了,我要好好珍惜和娘在一起的每一天。
娘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能存活下来,真不容易。娘常说,她的命大。确实娘的命大,经过了那么多苦难,如今仍能和我们一起欢聚一堂,带给我们如此大的幸福!
我偶尔听娘讲起她的童年,给地主家放羊的时候,她从高高的山坡上滚落下来,摔伤了头部,那个伤疤至今仍清晰可见。
后来,娘嫁到了山下。
再后来,就有了我们兄妹六个……
娘常说:“能上学就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好的出路,就像单位的人一样,不用在农村做活路。”
娘当时的目的很简单,让我专心读书学习,目标就是走出去,跨出农门。
后来,我考取了卫校,选择医疗行业。这时,娘才讲起小时候给我算命的事。她告诉我说,她曾请神仙算命,说我长大了要当医生。娘就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当医生。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如此巧合。当年她许下的这个愿,成就了我一生的事业。命运让我成为娘的保健医生,帮助娘度过一次又一次的生命危机。娘给予我的生命,我护卫娘的安全。
我成家后,有了女儿,娘也义不容辞帮我照顾女儿。至今娘最骄傲的事:她带大的外孙女又当医生了。娘常说,外孙女是她抱大的,她带出来一个医学研究生。虽然她不懂医学研究生到底有多好。但她知道,医学研究生一定很能干。
娘操劳了一生,为了子女,从未停歇。但她却在一个不经意的下午,倒下了!
娘在家里摔伤了:“股骨颈骨折”。
几乎所有老人都难逃此劫!
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啊?
在这次的医疗中,我做了唯一一次妥协,这也是我此生最痛苦的一个抉择。我们六兄妹经过商量以后,决定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选择了保守治疗。于是娘只能乘坐轮椅度过余生。从此娘再也站不起来了,娘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娘在2021年10月30日卧床,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
人们常说,“娘在哪,家就在哪”。
现在,我的感受却是,“我们在哪,娘的家就在哪”。
娘在,就是一份牵挂,一份依恋。
我和哥哥们商量后决定,把娘接到重庆来,由长年在外打工的姐姐回家照顾她。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娘,我也在50岁的时候选择了退休。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多陪伴娘了。
娘现在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都是昏昏欲睡。我们常常鼓励娘讲话,让她给我们讲过去的事,而娘每次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你爹每次说到新城去看看,都没去过,我到处都走了,做梦都没想到,在重庆这么远的地方来生活。”
娘说,她这辈子知足了。
她还说,你爹临终时最放心不下她,所以娘的愿望是能比爹多活一天就好。
娘的话令我潸然泪下。爹呀,您离开我们已经23年了!您放心不下娘,我们又怎么可能让娘受苦呢!
今天,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为娘的90岁生日干杯!共祝娘福寿安康,幸福永远!
感恩盛世年华,愿普天下的父母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年!
原载: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刊《合川文学》杂志2025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李万琴,汉族,大学本科学历。自幼热爱写作,学生时代的作文常获老师夸奖,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参加工作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护理管理工作10余年。业余时间进行写作,偶有文学作品和医学论文由省部级刊物发表。本期刋发的《我的爹和娘》是她的文学新作。
核稿:张 望
审稿:陈子明
编辑:邓 川 沈仁桧
供稿:京视网重庆选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