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做事 正心化人——探寻新乡市拘留所50年安全无事故的“平安秘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娜 通讯员 郭歌
走进新乡市拘留所,走廊两侧红彤彤的锦旗格外醒目,“纪律严明、管教有方”“关爱有加、胜似亲人”等金灿灿的感谢之词,承载着被拘留人员及家属的感激,更彰显着对该所人性化管理教育与矛盾化解工作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新乡市拘留所在实现连续50年安全无事故的同时,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特色矛盾化解机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先后斩获“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多项荣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平安答卷”。
近日,笔者实地探访其背后的“平安秘诀”。
秘诀一:拘调融合,搭建矛盾化解“连心桥”
“我没错,凭什么拘留我?入所后,我不会吃东西的,你们等着看吧!”这是今年1月发生在新乡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体检站的一幕。
进入新乡市拘留所后,杨某情绪低沉,拒不进食,甚至走路都没有力气。对于倔强的杨某,民警不仅担心她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担心她想不开。新乡市拘留所所长高明飞、管教民警多次和杨某谈心,关心其生活,倾听其诉求,化解其对抗情绪,同杨某一起分析、权衡拒执利弊。经过真情关怀和耐心教育,杨某最终同意与申请人调解,并和法官、申请人共同商讨和解方案。2025年1月29日,杨某顺利出所,双方达成和解。2月5日,杨某的母亲王女士为新乡市拘留所送来一面印有“纪律严明、管教有方、关爱有加、胜似亲人”的锦旗。她感激地说道:“感谢民警的关心、关爱,让我的女儿从绝望中走了出来,是你们救了她!”
近年来,新乡市拘留所不断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探索实施入所前、拘留中、出所前的全流程。首先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前移至收拘环节,通过收拘前的谈话,锁定矛盾成因、焦点,启动入所前现场调解机制。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矛盾化解方案,通过法律常识宣讲,提高被拘留人员的守法意识;通过关心关注其身体健康,化解被拘留人员的对抗情绪;通过开展谈话教育,化解其思想上的顾虑;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打开心结、查找矛头根源。
为了解决矛盾化解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难题,新乡市拘留所专门成立了以所长高明飞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管教民辅警为成员的矛盾化解工作专班,形成了“日常谈话教育-专项矛盾化解-集中研究施策-多方联动配合”的化解机制。通过“查案由、看表现、问原因、听诉求、访情况”的“五要素工作法”,确定可能化解但有化解难度的案件或者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召开专题矛盾化解分析研判会,集思广益,分析矛盾根源,研究化解难点,制定有效措施,用集体的力量攻破每一个难题,使矛盾化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新乡市司法拘留矛盾化解工作室”,新乡市拘留所推行“办案单位+拘留所”“法院+拘留所”“属地+拘留所”“社会+拘留所”等多元联动配合的化解模式,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针对不同被拘留人员的涉案情况、现实表现,主动邀请新乡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工作单位、村组负责人等各方人士到拘留所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解决疑难杂症,极大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效率和效果,真正做到“内外联动、案结事了”,实现了从“带着矛盾来”到“化解矛盾走”的转变。
新乡市拘留所所长高明飞常说:“只要我们用真心来管理、教育被拘留人员,坚冰亦能融化,再深的矛盾亦能化解。”
去年以来,新乡市拘留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司法矛盾50余起,涉案金额达2000万余元,达成和解提前解除司法拘留140余人,收到群众感谢锦旗30余面,社会矛盾化解先进经验更是被河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予以推广。
秘诀二:管查融合,构筑安全管理“防护网”
2024年8月10日,因赌博被行政拘留15日的岳某被送至新乡市拘留所执行。医生对其体检结果显示血压偏低,建议暂停降压药,观察血压后再评估。针对这一情况,新乡市拘留所将其列为重大安全风险人员进行管控,坚持每日三次监测血压、心率、体温等,岳某病情基本平稳。8月23日上午9时许,当日值班所领导罗路兵在进行集体教育时,发现岳某行为异常,遂立即询问其情况,岳某称其头晕眼花、出虚汗、浑身酸软无力。罗路兵立即安排医生指导岳某服药治疗。中午就餐后,经询问得知岳某不适症状并无缓解,医生现场检查后初步判断不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罗路兵当机立断,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安排收押室值班民警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步报监管支队领导请示出所就医。经医院检查后,排除心梗的可能性,经医治,岳某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于当天安全回所。
在此次事件处理中,新乡市拘留所各岗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有效保障了在拘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了监所的安全稳定。
近年来,新乡市拘留所筑牢安全防线,紧紧围绕监所安全稳定这条主线,狠抓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全力消除各类隐患。通过实行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集体查监,管教每天深入监室,第一时间了解每名被拘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动态调整风险等级,落实好包夹措施,严防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确保拘室稳定。同时利用每日早交接班时间,开展被拘留人风险评估和所情分析,重点交接需要重点关注的被拘人员、重点病号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做到无缝衔接,避免工作中出现脱节情况。
新乡市拘留所将保障被拘留人员生命健康权作为监所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驻所值班医生严格一日两巡诊制度,对重点病号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病情评估,并做好病情记录。管教民警和巡控民警遵医嘱对重点病号进行详细的观察、重点关注,并加强同值班医生的沟通配合,全力做好被拘留患病人员的病情跟踪处置。为做好监所季节病防治,新乡市拘留所会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普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急救常识;不定期开展被拘留人员突发疾病预案演练活动,在预案演练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实战处置的及时性、果断性和正确性,为监所病亡零发生奠定基础和保障。
“高明飞所长非常细心,经常会检查拘舍或被拘人员活动场地的安全情况,看见瓷片、螺丝钉松了,就立即加固、包边、修缮,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安全隐患……”新乡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副支队长杨彦攀对市拘留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夸赞道。
正是做到实时掌控被拘留人员动态信息,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做到有效防范,迅速处置,新乡市拘留所才实现了“监所安全无事故、队伍零违纪、负面零舆情、病亡零发生”的工作目标。
秘诀三:教培融合,点亮感化改造“启明灯”
“你们的到来,为在拘人员带来了希望与温暖。这份荣誉,是对你们为在拘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付出心血的高度认可,希望未来能继续得到你们的支持,携手为在拘人员的改造与社会的稳定贡献更多力量!”新乡市拘留所所长高明飞为执法监督员颁发荣誉证书时感激地说道。
今年春节前夕,新乡市拘留所特邀优秀执法监督员王风宾和柴爱民走进拘留所,为在拘人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且意义非凡的教育讲座。他们围绕法律常识、道德规范与人生价值等内容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拘人员深刻认识到触犯法律的严重性;引导他们反思过往,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多在拘人员深受触动,课后积极分享感悟。
近年来,新乡市拘留所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针和“管教并举、教育为先”的基本原则,创新被拘留人员管理教育机制,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所内教育与所外帮教相结合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将拘留所打造成为教育感化违法人员的特殊学校、心灵港湾。
针对被拘留人员中盗窃、赌博、卖淫、嫖娼、交通违法、打架斗殴等违法占比较大的情况,拘留所制定法律法规专题教育计划,每日利用面对面教育及专题学习时间,采取以案释法、法律知识讲座、观看法治栏目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全面提升被拘留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常识,引导被拘留人员遵法守法。
高明飞所长还利用自己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建立被拘留人员心理干预机制,分级分类、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针对被拘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的心理障碍,积极开展心理矫治,2024年以来,对被拘人员共开展各类心理疏导700余人次。
为了让被拘人员更好适应社会,新乡市拘留所将所内教育、所外帮教有机结合,强化同人大、政协、法院、家属等社会力量的联动配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院法官等到所对被拘留人员开展专题讲座,邀请青年大学生到所对未成年及青年被拘人员开展帮教活动;向被拘留人员家属发放《致被拘留人员家属的一封信》;邀请新乡市中医院等单位专业人员到所开展技能培训;创建被拘留人员出所再就业系统,为其提供再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教育感化举措,确保被拘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社会。新乡市拘留所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走在全省监所前列,实现了拘留所由“看押型”向“教育矫治型”的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到新乡市拘留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曾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新乡市拘留所这一面面锦旗,不仅是荣誉,更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最高褒奖,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你们能开拓创新出一份份辉煌,真的了不起!”
匠心做事,正心化人。新乡市拘留所正是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以监所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落脚点,真正将拘留所建设成为社会矛盾化解的主要阵地、安全文明的监管场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特殊学校,为维护新乡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