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韵口哨艺术团闪耀2025京津冀文化艺术节经典口哨专场奏响春日华章
2025年4月26日——继4月19日在北京莲花池公园成功举办“春之声·经典音乐口哨音乐汇”后,北京哨韵口哨艺术团应“2025京津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于4月26日在燕达养护中心再度绽放艺术光彩。此次演出由副团长杨京建带队,副团长庞大在参演人员不齐的情况下,精心编排曲目及筹划演出,以专业素养和艺术热忱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音乐口哨专场,延续了春节前“迎春口哨专场”的热烈反响,成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克服困难显担当,口哨艺术展魅力
作为中国首个以高水平口哨演奏经典音乐为特色的艺术团体,哨韵口哨艺术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挖掘口哨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创新表达。此次参演京津冀文化艺术节,团队在短时间内协调人员、调整编排,以“音乐无界、艺术同心”的信念完成了从筹备到演出的全流程。杨京建副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部分成员因突发情况未能到场,但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一次上台演出”的准则,通过融合口哨人的口琴、歌唱、口哨合吹、重吹等技巧互补,确保每一个音符都传递出精彩艺术的水平。”
经典与创新交织,观众掌声如潮
演出以全体合吹《春天在哪里》为开场曲,悠扬哨声与活泼的表演相得益彰,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随后,艺术团带来了《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曲目,既有独奏的细腻抒情,也有重奏的层次共鸣。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特别有77岁高龄的首席吹奏者孙明老师,他的国内特有的细腻高亢的口哨独奏,庞大、李安老师的口哨、口琴二重奏、李安老师的口琴独奏,杨京建老师个人的口哨、歌唱,吴玉哲为参加此次活动客服工作困难坚持到场演出,他们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燕达养护中心的观众李女士激动地说:“口哨艺术看似简单,却能将经典旋律诠释得如此动人。尤其是《我的爱你中国》,哨声里饱含着深情,让我们这些老同志心潮澎湃。”据现场反馈,演出结束后仍有不少观众主动与演员交流,表达对口哨艺术的喜爱与敬意。
文化协同再深化,艺术惠民暖人心
此次演出是哨韵口哨艺术团与燕达养护中心的第二次合作。早在今年1月,团队及北京广播电台视台《老年之友》栏目便在此举办“迎春口哨专场”慰问演出,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为老年人送去新春祝福。养护中心负责人表示:“口哨艺术兼具观赏性与互动性,既能唤起长者的美好回忆,又能激发年轻人的艺术兴趣。我们期待未来与艺术团开展更多形式的文化合作,让艺术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作为京津冀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口哨艺术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区域文化联动,推动了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正如艺术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口哨艺术以其亲民特质和跨界潜力,为京津冀文化协同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搭建平台,让更多小众艺术形式在区域文化交流中焕发新生。”
传承创新在路上,艺术未来可期
据了解,远在异地的团长贾月亮介绍,2025年“经典音乐.口哨音乐”专场系列活动已经做了六场活动,哨韵口哨艺术团将会不断丰富口哨音乐的演出型式,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普及这一传统技艺。同时,团队正在筹备跨界合作,探索口哨与器乐、多媒体艺术的融合可能。杨京建、庞大两位副团长透露:“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实践,让口哨艺术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舞台’,成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此次经典音乐口哨专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京津冀文化艺术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彰显了艺术在促进区域协同、服务民生需求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哨韵口哨艺术团的不断探索,口哨这一古老而灵动的艺术形式,正以全新姿态奏响新时代的文化乐章。